第787章:吴国可怜吗?-《春秋大领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有一句话叫“沧海桑田”,目前是公元前550年,距离“淝水之战”有将近千年之久。
    现阶段没有一个叫“苟陵”的湖泊,“淝水”也不存在,不是没有这两个名字,就是真的没有湖泊和河流。
    梁兴答道:“此处唤为‘长岸’,楚侯便在大江南岸。”
    啊?这个“长岸”有什么来历吗?
    至于说熊招在大江南岸,一眼看去并没有大股人马,看到的只有浓密的绿色。
    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大江北岸,渡江之后还要走上约二十里才到“芜湖”。
    当然,现在“芜湖”被称呼为“鸠兹”。
    四个国家合起来的人数超过十万,怎么渡河啊?
    “诸君,婴以为可先遣人过河,寻楚侯调来舟船?”晏婴近期的存在感挺强的。
    他是“臣”,无法直接跟“君”交流,经常让吕光拜访吕武,再跟在身边,谈一些关于变法的事。
    吕武本身就挺好奇齐国是个什么样的变法方式,很乐意跟齐国的君臣聊一聊。
    齐国则是想从汉国取经,不介绍自己的变法情况,怎么让吕武给些意见?
    后面,士匄和中行吴加入到“群聊”中去,四位国君以及随行的大臣没少对变法提出看法,有没有自己的理解是一回事,对变法有想法又能不能干则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    晏婴的建议很有建设性。
    本身就是楚国邀请四国南下,肯定是要提供一些帮助的呀。
    当然,四国也能自己打造舟船,问题只是用来一次性过江的话,是不是太奢侈了?
    或者说,四国造舟或许能办到,造船嘛……范国和荀国没有那技术。
    齐国临海,肯定有自己的造船技术,只是比不上楚国和吴国。
    至于汉国?现阶段的造船技术储备吕武有,只是没有拿出来。
    楚国那边得到请求,不知道是为了显摆还是什么,反正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来了大批的舟船。
    四国怎么敢乘坐楚国的舟船渡江到南岸,不怕回不到北岸吗?
    这里牵扯到“道义”方面的因素,楚国没发疯不会去攻击四国,再则哪怕是攻击也要打得过合兵十万的四位诸侯。
    再则说了,四国若是想回到北岸,没船还不能找另外可以渡河的地点吗?
    来到南岸,吕武再一次看到了熊招,两人对视了十几个呼吸的时间。
    熊招很干脆地无视了士匄、中行吴和吕光,迈步走向吕武的同时,脸上带着蜜汁笑容。
    “阴子……,汉侯,寡人早知有今日。”熊招的笑容显得高深莫测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