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 硝烟弥漫-《海舆浮图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元达铭笃定点头,眉间利刃暗藏,“若微臣所料不错的话,那太极殿上自称‘伽尼国首领’的叛军,其实正是漠古上万狴犴死士的统领。不满王上,今夜死士逼宫谋反一事,原是我与那罪臣关垣一同谋划,做了个局嫁祸昱王,让他无从翻身之计。本是天衣无缝的筹划,却让关垣错信那领头之人,功亏一篑。眼下,陛下将关垣叛国一案交与了昱王,昱王恐怕早已趁机救出了那位统领,收归了万数狴犴死士。王上若是不信的话,现在大可派人去皇城死牢一探究竟。”

    关炜脸上的猜忌之色愈浓,“如此说来,昱王也知晓当年之事了?”

    “微臣早就怀疑他已经得知了当年之事,为恐留有后患,与家妹几次设计将其除掉。”元达铭想起那些陈年旧事,犹自不寒而栗,“奈何他心思深沉,手段阴狠,臣拼尽全力,还是只能以失败告终。”

    关炜怫然转身,吩咐了手下二人去皇城死牢将敌军首领提来后,似笑非笑的看向元达铭,“元令使今夜既敢孤身一人登门来访,想必是早已有了不败之计要献与本王。既如此,不妨直截了当,若他日事成,本王便保你元氏全族一条活路。否则——你昔日与姜家结为朋党、图谋不轨的旧账与今日信口攀污本王存有问鼎之心的新账,本王一并算。”

    元达铭深吸一口气,如今刀在颈上,只有拼死一搏了。

    只要他自己还有被这位执政王利用的价值,他元氏全族就还有一线生机,“王上容禀,微臣还有一重要人物,此人是当年漠古王朝三大商户之一向黎的独子,也是昱王安插在臣府中的内应。一个多月前,微臣假意流放我儿,实则暗中派遣我儿前往郕州查访狴犴死士的下落,我儿与留驻老宅的族人辗转数月,终于找到了消失多年的狴犴虎符。不仅如此,他还发觉了另一个秘密……王上可知,昱王也曾派人前去郕州探听狴犴死士的下落,而这个人,正是隐藏于我府中数年的叛徒。若不是我儿心细,查探到此人当年去往郕州找寻死士时留下的蛛丝马迹,微臣恐怕还会被他继续蒙骗!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,他眼中狠绝之意蔓延,“几日前,此人察觉到微臣已对他起疑,闻风而逃。不过,现下已被微臣用计诱骗入您的王府。还请您立即派人抓捕,控制了他,就是手握了昱王的把柄,或要挟或利用,不怕昱王不掉入您的圈套。”

    关炜阴沉的双眼扫视着元达铭,狐疑未决,“你当年也曾信誓旦旦向本王保证,一旦本王与你内外联手,除掉了漠古王君,你顺利夺权后,便可相助本王登上大旻太子之位,达成你我二人心中宏愿。可你竟然不知他漠古皇族有自己世代供养,捍卫王权的守护神,宁愿毁天灭地,也不让你这个外臣篡位。害的本王押注于你,结果一无所获。如今,本王岂敢再相信于你?”

    元达铭闭上了双眼,面容扭曲,这是自己一生中犯的最麻痹大意的错,哪怕之后谨小慎微无数次,也无法减轻当年与王权失之交臂的悔恨,“微臣当时年轻气盛,鲁莽轻率,未能知己知彼就贸然行事,最终错过时机抱憾终生。可王上不同,您执政十载,民生皆服,只要把握住良机,除掉一切拦路之人,陛下百年之后,既可凭德登位,顺势承袭;又可不见硝烟,以仁服众。”

    关炜心头一滞,自己的心思又再次被他说中。自己毕竟不是大旻君主一脉,要想龙袍加身,最好的方式就是子侄之中已经无人能够胜任帝王之位,皇兄亲自将皇位禅让于自己,才算名正言顺,承应天命,不是那谋权篡位的窃国贼子。

    自己为了这一天布局多年,利用制衡之术让侄子们互相争斗,为的就是消耗他们的势力,让他们两败俱伤,最终无人可与自己抗衡……

    “既如此,令使你便亲自去捉拿你府的叛徒吧。”关炜坚定开口,自己可以慢慢筹谋布局,一步步接近皇图霸业,但已近风烛残年的皇兄只怕等不了那么久,自己还是得提早扫清皇权路上的异己,恐迟则生变。

    “姜氏倒台,元家必遭连坐,此时依附王上,还可求得一线生机。”元达铭离开内厅,浮雕饰锦的屏风后缓缓走出一位面容清雅的白袍男子。

    关炜转头看向他,笑道“元家这次难逃罪责,不正好给你们陆家腾出位置了。”

    那白袍男子气度温润,微挑眉梢,正是陆府陆柏舟,“只是惯于见风使舵的人,王上敢用吗?”

    “本王并不在乎他是什么样的人,只在乎他是否有本王利用的价值。”关炜唇边的笑意慢慢褪去,眼眸渐转凌厉。
    第(2/3)页